九個人唱起來《拾星》的時候,又是另外一番滋味。
谷小白那一段黑暗的念誦,硬是讓九個人唱出了誓詞的感覺。
鏗鏘有力,聲嘶力竭,大聲吶喊的念誦,震撼全場。
但最具殺傷力的,卻還是副歌部分。
當(dāng)九個身穿制服的大漢,唱起了兒歌……
這已經(jīng)不是鐵漢柔情。
不知道多少人,在屏幕前,紅了眼眶。
他們仿佛看到,在那中國還弱小的年代,無數(shù)的海軍士兵前仆后繼,賭上性命,甚至都無法擊沉對方一艘船的悲憤。
閉上眼,眼前仿若是甲午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場,鄧世昌指揮著“致遠”號,拼盡全力撞向吉野號,但迎接他們的,卻是無數(shù)的炮火。
當(dāng)“致遠”號帶著無盡悲憤的沉沒時,無數(shù)的英魂,死不瞑目。
拼盡全力,竟然都無法擊沉一艘敵艦!
一眨眼,就是百年之后。
但終于,我們回來了!
回來了!
我們還是回來了!
我們曾經(jīng)弱小無助如同那個只會唱兒歌的孩子。
但現(xiàn)在,我們已經(jīng)不再弱小了!
我們帶著無敵的艦隊,回來了!
“拾星!”
“嗷嗷嗷嗷嗷嗷!當(dāng)時我們散落的星星,現(xiàn)在要一個接一個的拾回來!”
“一個也不能少!”
“拾星!拾星!”
乘風(fēng)破浪三部曲,每重新聽一次,似乎就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。
當(dāng)《拾星》最后一句落下,九個人站成了前后兩排。
前四后五,然后低沉的哼唱聲響起。
《歸鄉(xiāng)》來了!
這首歌其實特別適合合唱。
前面四個人,低聲唱著主歌,后面的五個人就唱和聲。
然后前后的人再進行交替,高音、低音、高低錯落,一遍又一遍的重復(fù),聲音也越來越大,情緒也越來越慷慨激昂。
“窗外的野薔薇……”
“啊~~~↗~~~→~~~”
“早已開滿墻……”
“啊~~~→~~~↗~~~”
“遠行的人兒……”
“啊~~~↗~~~→~~~”
“何時歸故鄉(xiāng)……”
“啊~~~→~~~→~~~”
九個人的面上也漸漸露出了笑容,直到最后一句
“遠行的人兒啊……歸故鄉(xiāng)!”
歸來了!
我們歷經(jīng)千年歲月,我們乘風(fēng)破浪,歸來了!
然后九個人,猛然站直了身體,抬手,敬禮!
下一秒,哀婉,低沉的歌聲起。
《乘風(fēng)破浪三部曲》里的第四部!
那《無題》的挽歌!
他們站得筆直,低沉地重復(fù)著最后一首歌。
“何時歸故鄉(xiāng)……何時歸故鄉(xiāng)……”
如果說之前谷小白的版本是拿棒子把你打哭了。
這簡直就是催淚彈。
還是直接對著你的口鼻招呼的那種。
舞臺上,九名軍人,此時此刻已經(jīng)都紅了眼眶。
誰也不知道,他們此時此刻想到了什么。
和平年代,依然有人犧牲,依然有人逆行,依然有人負重前行,依然有人拋頭顱灑熱血。
我那離去的戰(zhàn)友啊,請問你何時才能回到故鄉(xiāng)?
你可看見,家里的薔薇花已經(jīng)開滿墻。
彈幕狂飆,大家已經(jīng)不知道說什么好了,語無倫次。
手機前面,譚偉奇深深呼出了一口氣。
“這個怎么比……”
這個要怎么比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