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確的價值觀。
所以不用寄希望于在我身上,看到人性的光輝。
故事開始在1990年年初的第一個趕大集。
西南不少地區(qū)交通都不便利,為了方便大家購置生活物資。
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趕大集,趕場的習(xí)慣。
五天或者七天一個集,今天在這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明天再去另外一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幾天一個輪回。
1990年改革開放初見成效,各種小商販開始逐步冒頭。
開著三輪車,或者神龍面包車,拉著各種新奇的東西一個鄉(xiāng)鎮(zhèn)一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趕下去。
我家算是個城關(guān)村,雖然不在城里,但離南城很近。
初中輟學(xué)之后,我開始種菜,一個人吃不完就送到南城去賣。
那個年代出生的人應(yīng)該深有體會,過完年后的幾天,都是吃剩菜。
所以在這新年的第一個大集,我特意起個大早,去地里摘菜。
還沒有大棚的年代,能夠在這初春采摘的新鮮蔬菜品類很少。
在我摘菜的時候,我二爹拿著旱煙斗站在我家門口。
“你個背時崽,我喊你跟小波一樣,出去殺廣,你看小波今年回來都把摩托車騎上了?!?/p>
“你非要犟,那個年輕人跟你一樣,在屋頭種菜?”
我二爹說的小波,是我隔壁鄰居,兩年前就去了粵省,過年前剛剛回來。
還帶著個朋友一起回來,騎著摩托車,每天在家打打牌,喝點酒,日子過得十分瀟灑。
殺廣,是黔州許多人不可避免的回憶,出遠門打工被稱之為殺廣。
我悶頭挑著兩個籮筐從二爹身邊走過,“我把你送我讀書的錢還了就去打工,到時候你上山那天我再回來。”
我二爹聽到這話,舉起手里煙斗作勢打我腦殼。
“你個龜孫,說你媽什么屁話,老子幾時喊你還我供你讀書的錢了?!?/p>
“還他媽等我上山你才回來,老子要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