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善惡惡,絕非明主!
受董卓詔命,單騎定荊州,諸侯討董,卻并不參加,連這個州牧的名份,都是從董賊余孽手中求取而來的。
參奏宗親,截奪玉璽,雖有種種不臣之舉,但在諸侯爭霸中,處處下絆子,又處處中立,自擁荊襄,只求保在江漢之間。
正是善者不能用,惡者不能絕,被荊州世家牽制,如今年事己高,更無進取之心。
諸葛亮頻頻點頭,此刻對陳召的看法,又高上一些,不時出言鼓勵他說下去。
陳召見他這個樣子,話匣子打開剎不住車,一首說到劉表默許蔡家人要誅殺劉備之事,這才猛然醒悟,急急住口。
此時還沒有發(fā)生這事。
“據(jù)我所知,劉表并未對劉備懷有殺意,怎會默許蔡瑁誅殺他?”
諸葛亮看破這點,立即點出來。
“哈!
我猜的,劉表昏聵,二子相爭,蔡氏當家,房倒屋塌,早晚會有此禍!”
陳召連忙開個玩笑。
“倒是有這個可能!
阿召,你的眼光當真不錯!”
諸葛亮贊許一下,然后皺眉思考。
看來并未下決心去劉表處。
“孔明兄,你覺得新野的劉備,這個人怎么樣?”
陳召趁機問。
諸葛亮看陳召一眼,笑道:“劉備來新野幾年,于民秋毫無犯,設(shè)義舍、診所,倒是頗獲民心,萬眾所望?!?/p>
陳召見諸葛亮說的,不是他想聽的,連忙追問道:“我是問他以后,你覺得他有沒有機會,成為一方諸侯?”
“應(yīng)該不會,如今各州有主,他是孤城窮兵,又無高人相助,前有曹操,后邊又有劉表掣肘,不久便會覆滅?!?/p>
陳召佩服諸葛亮的預判,他甚至知道曹操南下的時間,還是忍不住想求證一下:“為什么這么說?”
“北方己定,曹操南下!”
諸葛亮給出的理由,與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