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眼關(guān)燈

第82章 (第1頁)

第82章

做起聲音來,比之前磨破嘴皮子都找不到人,可強太多了。

嗯......李墨點點頭。

昨天打了幾頭狼,想著先問問行情。

狼!聽到這個回答,邵宜涵眼睛都亮了。

長白山的灰狼,可不是什么常見的獵物。

就縣城那么大的市場,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只。

狼肉的價格不高,但狼皮的價格可不便宜。

嗯,今天我沒帶來,趁著有空,想跟你到縣城看看。李墨說明了自己的目的。

梅家窯到縣里的公車,通常兩天才有一班。

其余時候,除了靠兩條腿跑,就只能搭煤礦上的卡車。

李墨在煤礦沒什么熟人,只能找邵宜涵碰碰運氣。

好呀!邵宜涵聽到李墨要進城,臉上不禁欣喜。

我中午也得去縣里一趟,跟司機班的周師傅都說好了。

正好捎上你!邵宜涵答應(yīng)的很快,帶著李墨就要下樓。

邵宜涵不是空手進城,而是帶著一個大口袋,里面鼓鼓囊囊不知道裝的什么。

到了司機班周師傅發(fā)車的時間,李墨跟著邵宜涵,上了去往縣城的綠色解放大卡車。

梅家窯煤礦,距離縣城的距離不短。

兩人一個坐在副駕駛,一個坐在后座,晃晃悠悠走了兩個小時,才進了縣城。

周師傅,辛苦了。李墨下車關(guān)門之前,往周師傅駕駛座上,扔了兩包四毛錢的紅梅。

雖然是蹭車,可也不能讓司機白跑,這是李墨的習慣。

周師傅眉開眼笑的收下煙,和李墨越好,等傍晚卸完貨,還在這里等他們。

進了縣城,李墨對這個時代的認知才更加清晰。

街上來來往往的人,穿的不是中山裝,就是灰藍色的的確良,綠色的軍大衣更是常見。

縣供銷社比鎮(zhèn)上的規(guī)模大的多,門頭上鮮紅色標語,寫著計劃經(jīng)濟,按需供應(yīng)八個大字。

此時已經(jīng)到了1978年的年末。

在李墨的記憶力,過完年改革開放的吹風,就該吹遍神州大地。

到時候不但縣城要大變樣,就是柳樹溝村這種山溝溝,也會受時代影響。

李墨和邵宜涵走在街上,是不是還有人,騎著鳳凰牌自行車路過。

看得邵宜涵一陣側(cè)目,眼中的羨慕不言而喻。

自行車這東西可是稀罕物件。

七十年代末的青年,誰要是能買上一輛自行車,那可真的比娶媳婦還要開心。

李墨看著頗具時代特征的產(chǎn)物,心里不禁一陣唏噓。

他對自行車興趣不大,如果能買到一輛摩托車,李墨倒是有這想法。

不過他也大概知道摩托車的價格,最普通的也得上萬元價格。

眼前還是先賺錢,等有機會肯定得置辦一輛。李墨心中盤算。

東街市場,是邵宜涵銷售貨物的地方。

最西邊的攤位,是邵宜涵的同學家開的。

正是通過這個同學的關(guān)系,邵宜涵才在這個市場打開門路。

邵姑娘!這是又帶了什么肉嗎

有貨可得緊著大神這邊,價錢好商量!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