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堂心神寧靜,臉上的笑容顯得有些莫名其妙。
姜堂這時突然想起來了齊靜春教過的一句話。
齊靜春說,君子內斂,先磨劍,再藏劍,出劍后,必須得收劍
反正意思就是必須“拙”,夠拙方出才,露出鋒芒后,須即時沉寂,不能少年意氣。
當時姜堂嫌齊靜春講得有點迂腐,言語道理又怪,學生時的姜堂不理解,年少成名不應該意氣風發(fā)嗎?
為何要拙相入鞘,為何不能少年意氣?
談到這課外方面時,齊靜春總是惜字如金,一字不肯多言。
當年姜堂想不明白,但這會兒姜堂開始品味其中意思了。
出劍后,在藏劍,是為了下次更好的出劍。
姜堂使勁地搖了搖腦袋,該死,齊靜春的學問就是狗屎,不想了。
其實你現在遇到的問題,書中早寫了,老師也早說了,只是你沒把書中所說,同現實聯系到一塊來。
你說,你迷茫了。
有人說,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誰人不識君,
你說,你遺憾了。
有人說,世間行樂亦如此,古來萬事東流水。
你說,你如何如何了,
書中和先生,早在你耳邊說過千萬遍,你一次都未將其套在書外。
往前走,莫回頭!
老師無數話語,書中萬般道理,爾等自取,只是你如此聽,這般懂,最后應事卻是你自己理解。
書中語段,無一條濫竽充數,只是你忙取功名,忘探先人風骨。
那不是考名時的無用之詞,是你往后時間,有天彎腰打水,扭頭突思時的感覺。
它就像一部已經射出去的箭,你回頭沉思,恍然大悟時,便是箭射中之時。
齊靜春所言,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語句,道理卻不是所有人都懂的。
少年時太早成名不好,若是如此,應當退定入鞘,再沉寂,只求下次出劍,更加耀眼。
此刻的姜堂不懂,往后的姜堂自然會懂。
這便是學生,這便是先生。
看著眼前搖頭晃腦,莫名發(fā)笑的少年,陸芝和米裕有些懷疑姜堂入魔了。
姜堂只是苦笑一聲,“沒事,想到些往事。”
“對了,我與那畢月一事,劍氣長城這邊酒客,酒桌上是怎么描述的?”
“有夸張的,有簡約的,有刻薄的,各種版本都有?!?/p>
姜堂說:“說來聽聽?!?/p>
“有人說,你江云乃是陳清都遠古時的劍仙好友轉世,不然他們也不會探不到你半點跟腳”
“扯淡?!?/p>
“有人說,你這一次純粹是看畢月這小子不順眼,隨意砍死?!?/p>
“差不多。”
“更有人說,你不過是占據自身福源,仗著陳清都劍術和傳承,殺一個一魂兩魄的廢物畢月,給自己造勢而已”
姜堂問:“誰說的?”
“不清楚?!?/p>
“我是問,那一撥山頭人傳出來的。”
“山頭?”
米裕疑惑。
“寧姚那邊一撥,齊狩那一撥,龐元濟那一撥,其他劍修一撥,具體那邊傳出來的?”
陸芝挑眉,“齊狩和其他劍修這兩撥傳來的?!?/p>
姜堂微微點頭,笑道:“那行,一月之后,換他們躺地上休養(yǎng)半月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