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宴設在昆侖飯店頂樓的中餐廳包廂,古色古香,視野絕佳。
霍氏的俄語翻譯也到了場,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,看起來很干練。
可他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幾乎成了一個擺設。
從菜品介紹到文化典故,從商業(yè)前景到莫斯科的天氣,唐櫻應付得游刃有余,甚至可以說是滴水不漏。
第一道菜是松鼠鱖魚。
魚炸得金黃酥脆,造型別致,澆上糖醋汁,香氣撲鼻。
安德烈夫人很感興趣。
唐櫻便笑著為她介紹這道菜的典故。
“據說,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曾在一家飯館嘗過這道菜,當時這道菜還叫‘松鼠魚’。因為炸好的魚形似松鼠,澆上滾燙的醬汁時,會發(fā)出‘吱吱’的響聲,也像松鼠的叫聲?!?/p>
“乾隆爺嘗過之后,龍顏大悅,這道菜也因此名聲大噪,流傳至今?!?/p>
她講得生動有趣,安德烈夫人聽得津津有味,連連稱奇。
第二道硬菜,是佛跳墻。
小小的佛跳墻盅被端上來,一揭開蓋子,馥郁的香氣便彌漫了整個包廂。
“這道菜的名字更有意思?!碧茩牙^續(xù)解釋,“它的食材非常豐富,有鮑魚、海參、花膠等等數十種山珍海味,用文火慢煨而成?!?/p>
“傳說,這道菜的香氣,濃郁到連寺廟里潛心修行的和尚,聞到了都會忍不住fanqiang出來品嘗,所以才得名‘佛跳墻’?!?/p>
一旁的俄語翻譯聽得冷汗都下來了。
這些菜名,他也能翻,但要把背后的文化故事講得如此引人入勝,他是萬萬做不到的。
他趁著上菜的間隙,悄悄湊到張恒身邊,壓低了聲音感嘆。
“張助理,這位唐小姐的俄語也太地道了?!?/p>
“很多俚語和口頭禪,運用得比我們這些專業(yè)翻譯還自如。而且她的聲音怎么說呢,真好聽,像莫斯科的春風,聽著就讓人舒服?!?/p>
張恒聽著這話,腰桿都不自覺地挺直了些,與有榮焉地點了點頭。
宴席過半,氣氛正好。
侍者呈上了一壇酒,陶制的壇身古樸典雅,紅色的封布上,寫著三個字——女兒紅。
這個獨特的名字,再次勾起了安德烈夫人的興趣。
“親愛的唐,這個酒的名字,聽起來就像一個美麗的故事。”
唐櫻拿起酒壇,為她斟了一小杯,琥珀色的酒液在水晶杯中輕輕晃動。
她微笑著,聲音也變得柔和起來。
“夫人,您說對了。這壇酒的背后,的確有一個非常溫情的傳統(tǒng)。”
“在我們的江南水鄉(xiāng),如果一戶人家生了女兒,家人便會選上好的糯米,釀成幾壇美酒,然后用泥土密封,埋在后院的桂花樹下?!?/p>
“這壇酒,會隨著女孩一起,靜靜地在地下沉睡。直到有一天,女孩長大成人,到了出嫁的日子,家人才會把這壇酒挖出來,作為嫁妝的一部分,在婚宴上,用來宴請賓客?!?/p>
“所以,它叫‘女兒紅’?!?/p>
這個故事,簡單,卻充滿了歲月的溫情和父母對女兒深沉的愛。
安德烈夫人被深深地打動了。
她端起酒杯,看著唐櫻。
“親愛的唐,你就像這壇還未開啟的美酒,美好又芬芳?!?/p>
“那么,可以告訴我嗎?你結婚了嗎?或者有讓你傾心的意中人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