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朔州整整駐軍了十余日,在中和四年,正月初十,陳從進下令,大軍繼續(xù)啟程南下,進逼代州。
李克用再度遣信使而來,信中怒斥陳從進,言自己已經退出云朔二州,陳從進竟還咄咄逼人。
由此可見,陳從進野心勃勃,欲取大同,雁門,以窺視圖謀河東。
陳從進沒有回信,只是讓信使回報李克用,言,大戰(zhàn)在即,逞口舌之利又有何益。
十四日,先鋒逼近雁門關。
在隋時,在此地,才出現(xiàn)了專管雁門的職官,而雁門關,實際始于唐,唐初,邊疆最大的危機來自突厥,為了防止突厥內犯,唐朝駐軍雁門山,擇制高點以鐵裹門設關城,故稱雁門關。
但隨著突厥的衰弱,以及唐朝屢屢外擴,已經極少有胡騎經此南下入寇,因此,此時的雁門關城,經過長時間的廢置,早已不復曾經的模樣。
而真正將雁門關的地位抬升到巔峰的,則是后來的宋朝,雁門關是北宋抵御契丹的關鍵邊防重鎮(zhèn)。
畢竟,燕云十六州都丟光了,那么河東北部的雁門關,也就成了宋遼之間,最為突出的邊疆重鎮(zhèn)。
從宋朝建立,到澶淵之盟的幾十年時間里,北宋一直防守在雁門關,遼國則是一直持進攻態(tài)勢。
為了守住河東,宋時花費大批錢糧,調動民夫,修筑雁門關城,所以,宋時的雁門關,比起此時來說,要雄偉的太多了。
而且,乾符年間的時候,李克用屢屢從云朔之地,南下忻代劫掠,本就低矮破舊的關城,更是毀的不成樣子。
等李克用自己當上了雁門節(jié)度使,那府庫里空的快跑老鼠了,李克用既沒錢糧,也沒心思去修繕這座關城。
先頭部隊,以赫連鐸,白義誠二人為主的吐谷渾騎兵,一擁而入,寥寥百余守軍,不戰(zhàn)而降。
隨后,陳從進命赫連鐸,白義誠二人,以雁門關為中心,白義誠所部往東而去,搜尋繁畤方向,赫連鐸則往南而去,沿崞城,唐林,一路南下忻州秀容,定襄等地,搜索李克用的蹤跡。
大軍未戰(zhàn),斥候先行,陳大帥現(xiàn)在是直接把赫連鐸和白義誠當自己的部下斥候來用。
白義誠沒什么意見,一收到命令,便不打折扣,立刻執(zhí)行,而赫連鐸卻是極為不忿,雖然陳從進出兵,是拉了自己一把,把自己從危局中救了出來。
但是,自己好歹也是大同防御使,陳從進使喚自己,跟使喚手下一樣,而且還讓自己跟個斥候將一般,替陳從進偵查敵情。
只是赫連鐸心中雖不忿,但在面上,卻是不敢有任何反對的話,在其心中,只是祈禱此戰(zhàn)盡快結束。
最好的結局,便是李克用身死,幽州軍滾回幽州,自己手握云,朔,蔚,代,忻五州之地,等將來形勢有變,河東大鎮(zhèn),未必不能為自己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