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眼關(guān)燈

第91章 耒成利農(nóng),墨家初心 (第1頁)

鍛鐵坊的木門剛卸下門閂,就被涌進來的人潮擠得“咯吱”作響。

一個月前還銹跡斑斑的青銅耒,此刻正穩(wěn)穩(wěn)立在坊中央的鐵砧上,像件供人瞻仰的器物。

新?lián)Q的棗木柄被石陀用細砂紙磨得光滑如玉,泛著溫潤的紅棕色,握著的地方特意刻了防滑的淺紋;

與青銅耒頭連接的榫卯處裹著三層浸過桐油的麻布,用銅箍緊緊箍住,既牢固又保留著轉(zhuǎn)動的靈活;

最讓人驚嘆的是耒頭的分叉處,阿硯用失蠟法復(fù)刻的青銅軸光滑如新,輕輕一撥就能轉(zhuǎn)半圈,曲轅的弧度恰好是三十度,在晨光里彎出道省力的弧線。

“這就是阿硯匠士修復(fù)的青銅耒?”

人群里有人踮著腳張望,手里還攥著剛從田里薅的雜草,“看著跟尋常耒也沒大差啊,就是柄彎了點。”

“別是中看不中用吧?”

旁邊的漢子接話,他肩上還扛著自家的直轅犁,犁頭磨得發(fā)亮,“我這犁雖說沉點,可翻地實在,去年還翻了三畝水田呢。”

村長擠開人群走到最前面,他手里拄著的棗木拐杖跟青銅耒的木柄是一個料子,都是前幾日石陀從后山砍的老棗樹。

“阿硯匠士,這真能省力三成?”

他圍著青銅耒轉(zhuǎn)了三圈,手指在曲轅上敲了敲,發(fā)出“當(dāng)當(dāng)”的脆響,眼里的懷疑像沒擦凈的鍋底灰,“我種了一輩子地,就沒見過轉(zhuǎn)彎不用抬的犁?!?/p>

“您試試就知道了?!?/p>

阿硯往旁邊挪了挪,露出青銅耒的握柄,“您老握著木柄,往左轉(zhuǎn)轉(zhuǎn)看,不用使勁抬,就順著它的彎度轉(zhuǎn)?!?/p>

村長將信將疑地放下拐杖,雙手握住棗木柄。

他的手布滿老繭,指關(guān)節(jié)因為常年握犁而有些變形。

剛握住時他還憋著股勁,生怕耒頭沉得轉(zhuǎn)不動,可手腕輕輕一擰,就聽“咔噠”一聲輕響,耒頭竟真的跟著轉(zhuǎn)向左邊,毫不費力,比他家里那把直轅犁靈活得像換了個物件。

“神了!真神了!”

村長猛地提高了嗓門,聲音里的驚喜像炸開的麥糠,“這……這比我家那犁省勁多了!轉(zhuǎn)得比風(fēng)車還靈!”

他又試著往右轉(zhuǎn),耒頭依舊順滑,“有了這曲轅耒,我們耕地再也不用費勁抬犁了,村里的婦女老人都能行!前陣子王寡婦還跟我說,她家男人被拉去當(dāng)兵,三畝地荒著沒人種,這物件正好能幫她!”

人群頓時炸開了鍋,剛才還質(zhì)疑的漢子趕緊把自家的直轅犁往旁邊挪了挪,湊到青銅耒前仔細打量:

“阿硯匠士,這軸是咋做的?咋就這么滑溜?我家的犁轉(zhuǎn)兩圈就卡殼,得用錘子敲?!?/p>

“用了錫鉛合金做軸套,還抹了點牛油?!?/p>

阿硯指著耒頭的關(guān)節(jié)處,“木公教的法子,說是祖師爺傳下來的,既能潤滑,又不容易生銹?!?/p>

木公站在人群后,背靠著鍛鐵坊的土墻,看著被眾人圍住的青銅耒,眼眶不知不覺濕潤了。

他想起五十年前,師父也是這樣把這青銅耒交到他手里,那時他還是個毛頭小子,拿著除銹的竹刀手都在抖;

想起十年前,他在密室里對著模糊的圖譜嘆氣,怕這門手藝到他這里就斷了;想起一個月前,他故意把陶甕鎖起來,看阿硯會不會自己想辦法——

如今看來,他的擔(dān)心都是多余的。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