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普通老百姓舍不得買。
她想起來了,三個月前齊母過世的時候,廚房這些東西還有的,好像是村里人過來幫忙料理后事那天起,家里的東西就越來越少,不用說也是被人順走了。
家里本來有幾只好碗,一把砍柴刀,一把菜刀,砍柴刀不見了,這可是值錢的家當(dāng),以后得想辦法拿回來。
有些人心眼大大的壞,就喜歡欺負(fù)孤兒寡母。
黎冬枝還有一個大姐,嫁得比較遠(yuǎn),嫁出去好幾年了,只每年探親回來一趟,這次黎母過世,竟沒有一個人來得及去通知她。
還有大伯,大姑二姑三姑西姑,不過自從爺爺奶奶去世,黎父分家之后,他們家與其他親戚家就不太來往了。
黎冬枝努力地翻找記憶,從偷聽到的風(fēng)言碎語里拼湊出了個大概。
原來是黎父當(dāng)初花了大錢,求娶老秀才的老來女張婉兒,張氏生得溫婉賢淑,但是不太會干活。
黎大伯和伯娘怨恨父母偏心二弟,家里家外也是他們大房出力多,認(rèn)為二弟娶親是花了他們大房的錢,一首覺得不公平。
父母一過世,黎大伯就請族老分家,按照人口數(shù)量,長幼有序,只分了5畝水田,3畝山地,還有若干破舊家具,然后便把二房趕了出去。
父母在世時黎大柱不愿意分家,就是擔(dān)心父母偏心多分給老二,畢竟老二比他會賺錢,孝敬的銀錢多,都?xì)w中公了。
父母過世后他作為大房,能分得更多。
這間泥坯房是黎大成起的,一開始他們搬出來住在茅草房里,大姐出嫁前才起了新房子。
一個人養(yǎng)一大家子不容易,黎父很辛苦。
黎母張氏在家?guī)Ш⒆?,繡花,做家務(wù),種菜喂雞之類。
地里重活她沒力氣,想幫忙還經(jīng)常幫倒忙,黎大成也舍不得妻子太操勞。
后面張氏生了兒子,黎冬枝也能幫忙干活了。
三姐弟年齡相差很大,黎大姐比黎冬枝大十歲,黎夏荷十六歲出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