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怪他知道徐庶在劉備處,這么多年不去交結(jié)。
估計不想徐庶為難。
暗暗揣摩一下,又領(lǐng)悟出諸葛亮話里的另一層意思,他心懷壯志,也不愿屈居在徐庶之下。
兩人又聊上一陣,此時雨停,諸葛亮起身告辭:“阿召,過兩日我便去襄陽,此地不是久留之處,你心思縝密,見識驚人,不如跟我一同前去,相互也有個照應(yīng)。”
陳召聞言大喜,等這一刻己經(jīng)很久,馬上微笑回應(yīng):“為圖兄之盛名,召,愿效犬馬之勞,今后兄謀事前,我思事后,定會所向披靡,只是要容我好好地考慮一下!”
試想一下,事前諸葛亮加上事后諸葛亮,是一種怎樣的組合?
可縱橫天下否?
曹賊無處可遁矣!
諸葛亮雖然覺得陳召話語有些奇怪,并未說什么,輕輕點點頭,這才告辭,沿著泥濘小路信步而行,不久發(fā)出低沉的歌聲:“步出齊城門,遙望蕩陰里。”
“里中有三墓,累累正相似!”
......“誰能為此謀,國相齊晏子!”
好一首《梁父吟》!
只是獨響秋風(fēng)中,有些蕭瑟。
陳召回過神,他并不是真的要去荊州,而是想留個由頭,讓諸葛亮不會不辭而行。
他的選擇,依然是劉備。
只是有個dama煩擺在他的面前,這個千載著名的三顧茅廬,怎么才能發(fā)生?
南陽臥龍,如何騰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