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下午無客登門。
陳召隨意收拾些吃食,坐在堂中烤火瞑想,實在搞不懂,原本歷史就是如此,還是說他的到來,改變了這些進程。
回想起之前了解的情況,與他所知道的,并無太大差別,何進、張角、董卓、袁紹、袁術(shù)、呂布之流,俱都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。
怎么他一來,就變了?
看到那柜臺上的招牌,有些失神,不知道保存兩千年后,還是不是價值連城的寶物。
那些字,可是武侯真跡。
此時他的心情,就像此刻的天氣,陰沉無比,不時起身踱到門口,想放空一下自己。
漸漸挨到傍晚,再次走到門口,忽見遠處官道上,有一藍衣老者,領(lǐng)著一個半大童子,牽著一頭牛慢慢走來。
來人陳召認識,正是水鏡先生司馬徽,字德操。
司馬徽原本是潁川人士,多年前中原戰(zhàn)事頻發(fā),受朋友之邀,這才來襄陽一帶隱居,學(xué)識廣博,生性灑脫,安于山林,喜交朋友。
如今年事己高,僅剩一項愛好,就是吃喝一事,多日前,來看徒弟諸葛亮,相中陳召手藝,隔三差五的,就要來搓上一頓。
他徑首走向酒家,還未到門口,便看見陳召,立即開口喊道:“小友!
還是老三樣!”
平時吃飯時,兩人也有些交談,他知道陳召見識不凡,對之前發(fā)生的事,如親歷一般,且有獨到見解,因此以友相待。
有朋自遠方來,陳召的心情也有所好轉(zhuǎn),連忙應(yīng)道:“好嘞!
司馬先生,今天道路泥濘難行,怎么還要牽牛而來?”
那小童白他一眼,接話道:“掌柜的休要多事!
我?guī)煾缚傋屛曳排?,央了他許久才肯帶我來的,牽頭牛怎么了?”
“阿臺,休要口無遮攔!
這是為師好友,名叫陳召!”
司馬徽責(zé)怪那小童。
陳召聽諸葛亮說起過,他有一位小師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