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兩相約去喝酒,去慶祝,算是挽回這一天的疲憊與震驚帶來的內耗。
而有不少的高層官員對郭賀年和趙銘發(fā)出了邀請,他們兩人紛紛拒絕了。
這場戰(zhàn)爭似乎才剛剛開始,而只有這兩人看明白了其中問題的要害。
三人來到了停車場,郭夢葭仍舊保持著一副悻悻的狀態(tài)。
其實對于文松之后的那幾句話,她也釋然了。
并且準備不跟文松再多做計較,很多問題她不是看不明白,只是反應會比趙銘和自己的爺爺慢上不少。
但是沒想到文松竟然最后拒絕了邀約,郭夢葭氣鼓鼓的說道:“這個文松實在太過小氣了。”
郭賀年則是看向趙銘問道:“趙銘,對于文松急匆匆離去,你有什么看法?”
趙銘淡然一笑,但緊接著卻認真的點了點頭,說道:
“文松的確是真有本事,他急匆匆離開,并不是因為心生芥蒂,而是他從今天一戰(zhàn)中意識到了金融市場未來的巨大變化?!?/p>
“一個嗅覺敏銳的金融經(jīng)理,是不可能捕捉不到這種苗頭的,也必定不會錯過這樣的盛會,他肯定著急回去準備了摩拳擦掌,躍躍欲試了。”
趙銘之前跟夏中說過,所謂的危機,其實對于真正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家來說就是機會的另一個代名詞。
危機能讓一個人從腰纏萬貫到上街討飯,也能讓一個原本腰纏萬貫的人徹底的飛黃騰達,就看他能不能利用這樣的危機,抓住機會。
而趙銘真正有些隱隱欣賞文松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,他匆匆離開這一點原因很簡單,就如同自己想的。
文松已經(jīng)把話說到了那樣的地步,而作為金融的操盤手,既然能看透股票的走勢,那么看一個人也是很輕松。
文松是否笑里藏刀,趙銘看得明明白白,他之所以著急就是不想錯過之后的盛宴,一旦手慢一步,他就錯過了機會。
這個眼界趙銘自然是有,但有同等眼界的肯定還有郭賀年,要不然他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。
誰都知道如果做空泰銖和日元利用它們?yōu)樘搴推瘘c的那個人不會輕松的放棄。
如果那樣,也不會迎來這樣的經(jīng)濟危機。
股市雖然穩(wěn)住了,但這僅僅是一個起點而已。
后續(xù)的事情才會成為這場戰(zhàn)斗真正的關鍵所在,文松想抓住機會,他們同樣如此。
而這些機會對于他們來說甚至會扼住自己的命脈,如果說一個操作不慎,那就不是經(jīng)濟損失那么簡單了。
其實趙銘在離開的時候真想告訴那些吉隆坡的高層官員,他們高興的實在太早了,如果說這樣的波動就讓他們如此欣喜的話。
那么面對之后的那些波動,恐怕就會寢食難安的。
生死往往只在一線間,所以想安然的看著股市的變化,就必須有一個極強的心理素質,就算是郭夢葭此時都沒有達到那樣的境界。
郭賀年之所以如此的敬佩趙銘,與他成為忘年之交,就來自于趙銘身上,甚至有他都沒有的東西。